昨晚,浙江林學院首屆農民大學生班的全體學生舉行感恩聯歡晚會,大家點燃手中的蠟燭,唱起《明天會更好》,表達對社會各界的感激之情。
這里燭光搖曳,晶瑩的淚花在燭光下閃爍……昨天晚上,浙江林學院東湖校區活動中心,85位農民大學生舉行了大型的“感恩”聯歡晚會,這是他們進校一個多月來首次聯歡,當所有的學生手拿蠟燭,共同唱起《明天會更好》時,不少同學當場流下了眼淚,這是感激的淚花,這是真心的流露,更是對美好明天的期待……
作為浙江省政府通過財政扶貧基金全額資助的首批貧困全日制農民大學生,今年2月23日,共有85名幸運兒走進了浙江林學院的大門。(見本報2月24日一版報道)
鄭月光:想給爸爸打個電話
“我上學時沒和爸爸道別,那天早上他4點多就出工了,媽媽告訴我,從來不在早上抽煙的爸爸,那天起床后,一個人連燈都沒打開,蹲在門口抽了5、6支煙才出門。弟弟在電話中告訴我,爸爸在飯桌上經常問,你姐姐近來好嗎?讀書跟得上嗎?我也想打電話回家和爸爸說說話,但拿起電話卻不知道說什么。”來自溫州泰順的19歲小姑娘鄭月光一提起爸爸,就哽咽了,她告訴記者,雖然爸爸沒有特別的囑咐,但她卻始終記得那天收到錄取通知書時,爸爸說的一句話:即使我24小時全在地里干農活也供不起你們三個上學,現在有了這個機會,你要好好把握,你最應該報答的人是國家。
鄭月光的老家在偏僻的農村,家里有兄弟姐妹5個。“重點高中可難考了,我二姐當年不僅考上了重點高中,而且還超出了很多分呢!”鄭月光回憶起二姐接到通知書后的情形:她沒說一句話,騎上大自行車就出去了,結果天黑了她才一拐一拐地回到家,原來騎車時,注意力不集中,結果摔了一跤,在家躺了7天后,就出門打工了,很少回家。
二姐期待著鄭月光能考上好大學,將來自己賺錢供她讀書,可是鄭月光并未能如愿,相差十多分落榜了。看著爸爸越來越多的白發,懂事的她放棄了復讀,獨自一人去溫州鹿城打工,想為弟弟讀書多賺點錢,也許她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大學夢還能圓。
“就像歌詞所唱的那樣,明天會更好!我明天一定給爸爸打個電話,告訴他我在這里一切都很好。”鄭月光擦干淚花,展開了笑臉。
吳泉玉:修通那條路
來自麗水慶元的吳泉玉,皮膚很黑,她笑著說,這都是干農活留下的印記,對她來說記憶最深刻的是上學第一天的情景:
鄉里每天早上7點才有惟一的一輛車通往縣城,我們村離車站有15公里。那天媽媽起得特別早,凌晨3點不到,她就起床了,特地從雞窩里摸出兩個熱乎乎的蛋,黃澄澄的煎蛋放在面條上在燈光下顯得很誘人,我卻一點胃口也沒有,只想哭……
出門時,佝僂著背的媽媽,卻一定和哥哥搶著幫我提箱子,冬天的早晨特別冷,我們三人一前一后,默默地走著,一路無語,媽媽輕聲哽咽聲還能清晰地聽見,只覺得那條路好長好長……那時候我就在暗自發誓:如果我上完大學學好了本領后,一定回來,將來和鄉親們一起,把這條路修好,這樣我們的香菇等出路就不用愁了。
或許聯歡會上,吳泉玉自己寫的《感恩三句半》更能說明她的心聲:
去年桂花飄香時,農民地里忙收割,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漣漣;忽聞一個好消息,我們也能上大學,放眼群山我決定,試試看;
……無論步履多艱難,勤奮好學休懶散。珍惜時間學本領,為咱家鄉作貢獻。
記者手記:聯歡會上,他們用歌曲、小品等表達了自己的愿望,這些樸實的大學生愿望感動了我,他們的抱負不是科學家也不是醫生,他們有個共同的心愿,將來回去建設好自己的家鄉!哪怕是修好一條山路,讓它通上汽車……所有的心愿是那么真摯,這就是他們感恩的回報!
http://zjdaily.zjol.com.cn/epaper/qjwb/html/2006-04/15/content_819967.htm
http://zjdaily.zjol.com.cn/epaper/qjwb/html/2006-04/15/content_820161.htm 《錢江晚報》:200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