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農林

- 校內新聞熱線:9291819
同樣的植物,生長的外部條件也完全相同,當周圍其他植物種類發生了變化,這些植物可能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那么周圍的植物變化對它的影響究竟達到什么程度呢?最近,浙江林學院林學專業大二學生曹振宇同學,正在做這樣一個課題。這個名為“植物的化感作用”的課題,主要就是研究植物間的“相生相克”。
和他一起做這個課題的,還有該校森林培育學科研究生俞飛、相關學科的本科生共4人。他們在林學院教授侯平的指導下,通過對部分植物的研究,從而進一步了解這個植物之間相互之間的神秘影響。
這一課題的研究對加強藥用植物、可食用植物以及果樹栽培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該成果在雜草的生物控制和防治(包括水草生物)、外來物種的控制、有益植物的合理組合、.凈化水質、化感品種的培育、保持合理的種群格局等方面的應用都有積極作用。
據介紹,植物化感作用是植物之間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它是指一個活體植物通過地上部分(莖、葉、花、果實或種子)揮發、淋溶和根系分泌等途徑向環境中釋放某些化學物質,從而影響周圍植物(受體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這種作用或是相互促進(相生),或是相互抑制(相克)。
事實上,化感作用也包括植物對周圍微生物和以植物為食的昆蟲等的作用,以及由于植物殘體的腐解而帶來的一系列影響。自然界中廣泛存在著這種作用,所以近年來它成為一個逐漸被世界各國科學家重視的新研究領域。這也產生了一個介于生態學和生物化學相交叉的邊緣學科——生態生物化學。
目前,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加上其量微少,環境因素復雜,研究手段和方法還存在一系列困難,所以已獲得可應用的結果尚少。但有些研究成果一經應用就顯示出驚人的效應,尤其是對生態環境和世界的可持續發展方面有很重要的意義。如:近年來,水域富營養化已是一個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利用某些水生植物的化感物質克藻,吸收大量水域養分的特點,就是運用了化感研究成果進行生物控制。
《浙江科技報》:200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