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回來了!”作為浙江省政府通過財政扶貧基金全額資助的首批貧困全日制農民大學生之一,(見本報2月24日一版報道)“五一”假日,浙江林學院的琚文虎剛回到衢州老家,還沒放下行李,喝上口水,就被老鄉周大伯拉到了他家田里,讓這位農民“狀元”看看他們家種的菜為什么老是黃黃的。
今年的五一長假,對于浙江林學院的首批農民大學生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90%的同學都急著回老家,不是為了休息,而是打算利用長假回家鄉,驗證自己在大學里學的知識,讓老鄉看看自己的學習成果。
忙著給農作物做“診斷”
茄子、西紅柿、辣椒等等,這些天,琚文虎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了,帶上一個筆記本、一支筆和一點干糧,挽起褲腳,走在鄉村小路上,他忙著觀察田地里鄉親們種的菜,診斷一下這些菜能不能更好地生長,能不能針對一些特殊的品種,為鄉親們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雖然琚文虎以前也經常幫助家里種菜,但他在電話里喜滋滋地告訴記者,現在對種菜的感覺已經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他會對這些農作物來個“診斷”,看看為什么有的農作物開花不結果,有的為什么長得沒精神……
對于每種癥狀,他都會一樣樣對著課堂所學知識,很快就知道這些農作物缺少什么營養,或有沒有患病蟲害,對于一些自己不能判斷的病癥,他都仔細記錄,打算長假結束后,拿回學校和老師一起討論。
好茶葉都是“環保”的
“小慧,你剛回來,休息一下!茶葉媽媽會摘的。”“媽,我不累,杭州的龍井茶賣的價格可高了,我們要多學學人家怎么種茶、培育、采摘等技術!”周聰慧是江山人,回到家后,她立即跟隨媽媽一起來到山上摘茶葉。
“老鄉,你們不能為了茶葉長得好、不遭病蟲害,經常給茶樹施用化肥!現在重視無公害茶葉,強調有機茶葉,沒有施用化肥和農藥的茶葉能賣更好的價格。”“你去了大學才兩個多月,懂什么呀!”一開始,周聰慧的好心遭到了老鄉的“拒絕”,村里人都不相信她說的話。
“老板,我們茶葉長得多好,能不能提高點價格。”“老鄉,真正的好茶葉都是‘環保’的,你們要學學人家怎么培育有機茶!”老鄉們到市場上一問,才知道真和周聰慧講的一樣,當地農民現在流行了一句話:讀上了大學,就是不一樣啊!
長假在大棚里度過
石海燕是農民大學生班的團支部書記,和大家一樣,她一回到老家云和縣后,也忙幫父母干活,她的活是有些技術含量的——給香菇接種。前幾年,她把讀大學的機會讓給姐姐后,一直在干這農活,這次回來,她就想干點新“花樣”出來。
可干著干著她就發現問題了,現在她家里的接種工作是在一只只小箱子里完成的,她家里總共有90多個小箱子,每完成一批就把接種好的香菇袋搬到另外地方,然后把新的一批搬進箱子里繼續做,工作效率很低,回到家里,她就一直在研究怎樣才能提高效率,如果在大棚里做,是不是可以更快。她同時也在研究接種的藥水到底是什么成分,自己是不是能夠改良。
“在大學里學到很多東西,很想馬上就用起來。因為我們和其他大學不一樣,我們大部分都要回到農村的,只有在大學里努力學習知識,利用空余時間積極實踐,畢業以后才能夠回到家鄉,帶領家鄉的父老鄉親走上致富道路”石海燕相信實踐定能出真知,不放過一分一秒在大棚的時間。
在采訪中,幾乎所有的農民大學生都有個共同愿望:現在我們有了機會上大學,成為農民自己的大學生,一定會努力學習實踐,早日學成,回鄉帶領更多的鄉親學會用科技種田,積極地為新農村建設出力,來報答黨和政府的關心。
http://zjdaily.zjol.com.cn/qjwb/html/2006-05/07/content_864302.htm 《錢江晚報》:20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