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農林

- 校內新聞熱線:9291819
這里沒有藥品、針筒、病房,卻是大家供認的醫院;這里工作的人員不用任何藥物,卻實實在都是醫生;這里不僅可以為病人看病,而且還能拯救人的心靈,并被學生們親切地稱作心靈的救護站。這個地方在浙江林學院學生活動中心,由幾間不大的辦公室組成,辦公室每天都有人值班,全天24小時接受“病人”聯系、預約。這里就是浙江林學院的“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咨詢中心的4個老師不僅在中心接受學生咨詢,還經常預約“出診”,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排解心理問題。截止目前,“心理健康咨詢中心”至少已經為1000名學生進行心理診療,其中95%以上的學生,在這里治愈了心理問題。
周末,一個秀氣卻憔悴的女生走進了“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原來由于他沒有很好的處理學習和戀愛的關系,導致成績從原來的班級第一保持者下滑到班級近二十名,而且還出現了一門不及格。為了學業,她經過幾天的心理斗爭,準備和男朋友分手,然而現在她又后悔了。到底該怎么辦呢?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她走進了“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值班老師耐心地和她一起分析了利弊,最后幫助她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加大學習精力的投入,和男朋友定好未來計劃,控制見面與打電話的時間,正確把握好學習與戀愛的關系,即使在一起也多探討學業,從而促進自己學習等等。最終,她開心而輕松地離開了這里。
“多虧有了心理咨詢中心,讓我解決了心理問題,使我在短時間里就適應了新的學習環境,還和其他同學一樣,擺脫了整天沉靜在高考順利的氛圍中,讓我進一步了解了自己的位置,更加明確了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使我要很少的時間就完成了從中學到大學之間學習生活的過度。”浙江林學院2005級新生張強,也是通過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開展咨詢,順利從不知如何適應大學生活的迷惘中走了出來,步入了大學學習的正軌。該校原來有一名女學生因為學習成績差而自卑,萌發退學的想法,甚至有了自殺的傾向,后來咨詢中心的老師經常與他聊天,分析問題,開出要他“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容易滿足,自我激勵,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等系列藥方,使那名同學走出了自卑的陰影,由原來的消沉、頹廢變得樂觀向上。
心理咨詢中心張敏生教授說,大學生們經濟可以貧困、成績可以貧困,心理千萬不能貧困。因為一旦心理也貧困,那會使與前二者一起產生惡性循環,如果心理健康,那么即使經濟貧苦、成績貧困,那也是暫時的,遲早會得到改善。作為一個大學的老師,關心這些學生的學習生活,給弱勢學生以愛心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讓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快樂的學習。
他說,現在社會競爭十分激烈,學生學習工作往往不如意,學生中心理處在亞健康的很多。相對于男生、家庭富裕學生、成績優秀學生,女生、貧困生、后進生們的心理落差更大,形成沖突,很容易頹廢、暴躁或抑郁,在大學里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尤其在大學生愛情觀、就業觀、性心理、人際關系等方面的教育將有助于大學生正確對待成長道路上遇到的挫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林學院現在通過心理咨詢中心、輔導員咨詢室、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班級心理健康委員形成了四級心理咨詢網絡為學生提供服務,初步形成課內和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家庭與學校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于勝敏是藝術設計032班的心理健康委員,早在上崗前,他就到學校“心理健康咨詢中心”進行了培訓,現在他已經能夠為同學進行心理咨詢了,他認為,身體疾病是可以去醫院的,困難的是保持心理上的健康。當代大學生尤其是新生、畢業生,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就業壓力,心理壓力過重很容易心理上的疾病,會嚴重影響身心的健康,甚至影響學生的學習。現在班班都有了心理健康委員,學生中間誰有心理問題,我們往往能夠在第一時間里了解到,并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從而為同學的健康生活和學習保駕護航。
該校一名從進行過心理咨詢的學生表示,心理健康其實并不神秘,只是因為以前了解的太少,現在學校有關心理健康的宣傳越來越多,慢慢地大家都意識到心理健康其實離我們學生很近,而且與生活密切相關。
張敏生教授介紹說,浙江林學院心理咨詢中心每年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采取辦板報、發傳單、開講座、在校報上專門設立心理咨詢版面等形式宣傳心理衛生知識,學生還自發組織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出版心理健康方面的報刊,免費贈送給學生。此外,該校還特別重視對經濟貧困學生、學業困難學生、擇業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自信、自強、自力,走出人生困境,勇敢面對生活。
http://zj.people.com.cn/GB/channel13/45/200605/26/9143.html 人民網 200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