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林學院主持的浙江省重大招標項目“香榧、山核桃、楊梅等特色經濟林木遺傳改良與示范”,日前通過浙江省科技廳和林業廳聯合組織的鑒定和驗收。該項目實施三年來,累計為林農新增產值6億多元,年均新增產超過2億元,為新農村建設出了一把力。
浙江林學院的相關專家在香榧的研究過程中,選育出3個特色榧新品種,發明了新的增溫催芽技術,使榧樹種子發芽率由48.32%提高到80.74%,嫁接成活率由85.71%提高到95.70%,提出控氮、穩磷、增鉀的平衡施肥方法和技術。該項目實施以來,示范70公頃,推廣1300余公頃,累計新增產值8220萬元,其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都十分顯著。
在山核桃的研究過程中,項目組先后決選出山核桃優樹60株,認定1個早熟型、2個大果型新品種;研究了新發現的嚴重影響山核桃產量的蟲病新種,摸清其發生發展規律,篩選出高效無公害防治藥劑和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超過90%。在項目實施期間,5000畝試驗示范林3年累計增產938.8噸,直接效益3755.1萬元。項目成果推廣培訓 輻射8萬人次,增收2.4億元。
項目組選出省級認定的楊梅良種5個,研究提出楊梅控氮增鉀施肥、樹體矮化、日光大棚促成早熟等技術,提出多樹種高效立體經營模式,形成了楊梅高效生態經營技術體系。該項目研究與推廣相結合,通過楊梅標準化生產示范,培訓林農2.4萬余人,發放資料4萬余份。項目成果在南方主要楊梅產區推廣應用,項目在實施縣市累計新增產值2.1億元,帶動4.61萬林農致富。
《浙江科技報》:2006.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