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農林

- 校內新聞熱線:9291819
浙江林學院竹類研究所的專家們歷經十年取得的研究成果“毛竹筍竹林高效經營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化”,近日被省政府授予科技進步一等獎。
據介紹,此項研究成果提出了以竹林結構動態管理、平衡施肥、水分定量管理、竹筍采收和無公害竹筍技術規范為核心的一整套毛竹筍用林豐產高效技術,通過分析檢測竹林土壤的各種養分含量,結合竹子生長所需,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科學施肥,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去年,安吉馬家弄村竹農葉良友在自家6.7畝竹林里使用了該技術,結果畝產冬筍235公斤、鞭筍130公斤,每畝筍產值達到4346元。
我省竹資源豐富,到“十五”期末,全省竹林面積達82.7萬公頃,占全國竹林總面積的11.8%,竹業產值160億元,占全國竹業產值的47%。為普及竹林技術,專家們邊研究邊推廣,先后在省內建立了4個毛竹現代科技園區和789個試驗示范點,并采用召開階梯式座談會、走訪農戶、上竹山現場指導和舉辦科技講座等手段,引導竹農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運用先進栽培技術求得高效,使竹筍產量與經濟效益大幅度增加。在試驗點上,冬筍畝產可達357.3公斤,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目前,該技術先后在省內的臨安、德清、安吉等重點竹產區進行了推廣與應用。
竹農們說,以前由于沒有技術,每根竹子只能賣幾元錢,每畝竹林總產值也不會到千元。如今那綠油油的竹林成了他們致富的希望,一株株大筍小筍成了他們的“金娃娃”。
http://211.155.224.15:8005/viewnews.asp?a_id=14470 《農村信息報》:200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