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農林

- 校內新聞熱線:9291819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們感覺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都巴不得利用暑假時間,把自己學習的很多理論知識、農林技術,應用到實踐中去,為我們家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出力。而且我們絕大部分同學都已經下定決心,畢業后要回到農村去,帶領家鄉父老脫貧致富!”臨近期末,浙江省首批農民大學生、浙江林學院林業脫產班班長鄒方根興奮地告訴筆者,他們班的同學正在策劃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準備利用暑假好好檢驗一下在大學里學習到的知識,同時回家調查一下農村最需要什么技術,好在下個學期更有目標地學習。
今年2月23日,浙江省來自欠發達地區的首批85名青年農民, 戴上了浙江林學院的校徽,正式注冊成為該校的林業技術脫產班的全日制大學生。他們在浙江林學院脫產學習兩年期間,不轉戶口,所需的學費、學雜費和教材資料費等由浙江省扶貧經費全額資助,畢業以后獲得大專畢業證書,同時回到原籍工作,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由于主要培養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專門人才,今年首批只招收林業技術專業的農民大學生,他們在校園期間將學習農村政策、經濟林培育、植物營養、特種經濟動物養殖、高山蔬菜培育學等和農業相關的課程。
鄒方根是農民脫產班的班長,他介紹說:“雖然大家都是農民出生,但是大家情況各有不同,有的還沒有參加過工作,有的參加工作已經還多年了,有同學甚至已經結婚了,所以同學的文化底子相差很大、接受能力也不一樣,老師上課很困難。但是大家都能努力,一個學期下來,大家覺得自己學習了很多知識,也都適應了大學的生活。”
來自蒼南的章步雕認為,讓他感受最大的是很多技術性強的課程。比如上大學前總是以為肥料放得多總是好的,現在學習了《植物營養與肥料》這門課,才知道各種肥料只有施用合理,才能對作物起到補充營養的作用,施用的不合理甚至會給農作物帶來負面的效果.因為急著想學更多的知識,他把空閑的時間全部用來學習了.他相信,學習了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后,回到農村去肯定大有作為。
來自云和的吳君婷對自己村里的那條小路耿耿于懷:“從鄉里到村里的那條小路,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修了,修到現在竟然還沒有修好,連自行車都不能騎,我每次回家都要走2小時左右的山路,這涉及了很多問題。”她說,她現在一直在研究為什么這條路就修不好呢。她常常想,等自己學好知識后,一定要回故鄉去,首先就是要幫助家鄉建設好那條路。
筆者了解到,作浙江省首批農民大學生,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明確表示,自己將來要回到家鄉,為新農村建設服務。而事實上,他們早已經注定要成為浙江省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目前,除了現有的黨員外,其他學生100%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堅定入黨的決心,很多人在入黨申請書上寫道:“我要成為一名黨員,要帶領家鄉的父老鄉親,把我們現在的欠發達鄉村,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新農村。”
《浙江科技報》:200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