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支教,一直都是浙江林學院旅游學院學生陳卡卡的夢想。這兩天,卡卡終于實現了他的夢想。他和其他7位同學一起組成了一支名叫“播英隊”的大學生英語支教隊伍,來到溫州市蒼南縣望里鎮河口村,為村里的留守孩子上起了課。
他們在當地的影響越來越大,一個能容納35名學生的教室擠進了近80名學生,只要支教老師一搖上課鈴,無論是一年級的孩子,還是70多歲的老農,都會安靜地坐在凳子上。
從來沒開過英語課
為了解哪里最缺少師資,這些大學生早在放假前就專門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溫州市蒼南縣望里鎮河口村急需支教老師,當地大部分兒童的父母都長期外出打工,孩子們大多在家由祖父母照顧。暑假期間,祖父母要干農活,學校里沒有老師,孩子基本沒有人管。通過調查大學生們還了解到,當地89%的村民以及95%的孩子,都認為英語十分重要,但那里的小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英語,而現在城市里大部分小學都已經開設了外語課程。
學院一放假,8名隊員就帶著自費印刷的英語學習資料,到達溫州市蒼南縣望里鎮河口村。在幾戶農民家里安下家后,大家就在當地村委的支持下,在小學里招起了學生。
學得好獎一根“棒棒糖”
由于這里的留守兒童大部分都沒有英語基礎,所以支教隊員們的外語教學是從26個英文字母開始的。為了迎合孩子的天性,“老師們”組織孩子玩“找寶寶”,“找媽媽”,“排排坐”,“字母接龍”等字母的小游戲,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英語知識,如果作業考試做得好,還可以獲得“棒棒糖”等獎品。
“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看到哪個班級上課,老師的提問,所有的學生都舉手回答問題的。”支教隊員馬清清說,原本以為山里的孩子膽子小,見識小,老師提問他們都不敢回答問題。但是事實上,只要是老師的提問,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舉手回答。
鈴聲一響教室爆棚
由于支教老師課上得好,在當地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許多外村小朋友也慕名而來加入到了英語學習班級,一個能容納35名學生的教室擠進了近80名學生。
讓隊員們沒有想到的是,當地很多年過半百的爺爺奶奶也加入學員隊伍中,他們把地里的活一干完,就洗去腳上的泥巴,換上干凈的衣服到小學來“上學”,和10來歲的孩子一起學習;原來在家里閑著打麻將的婦女,也主動加入到學習隊伍中來。
只要支教老師韓小住一搖上課鈴(小學上下課完全靠人工打鈴),無論是一年級的孩子,還是70多歲的老農,都會安靜地坐在凳子上,認真地聽課。每天下課后,支教隊員還專門組織年紀小的孩子排成隊伍,一個個送他們回家,并在回家路上給孩子們進行暑假安全教育。
“這次支教經歷,也許我們會永生難忘。以前,我只知道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很少有從心底里喜歡讀書的孩子。但是在這樣的村子里,我們看到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才真正看到了有書讀的孩子是快樂的。”支教隊員陳冬霞說,和這些孩子在一起,給他們上課,講怎么樣做人,讓她感受到了支教的幸福。她說,畢業后她想成為一名鄉村教師。
陳卡卡說,今年支教結束后,他明年還要來。
http://zjdaily.zjol.com.cn/qjwb/html/2006-07/22/content_1067574.htm 《錢江晚報》:2006.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