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喜歡進城,城里人喜歡到鄉下。農家樂,讓城里人吃到土家菜,呼吸了農村的空氣,鄉下人掙到了錢。但是,由于很多農民自身素質低、衛生習慣差,家里亂糟糟的,門口都是垃圾,夏天更吸引了很多蚊子。像這樣硬件、軟件配套設施都跟不上的農家了,城里人來了住得不樂不說,農戶也很難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日前,浙江林學院旅游學院的專家、教授們帶著10多名大學生,來到浙江衢州市柯城區七里鄉,為當地農民進行農家樂經營管理知識培訓,并幫助他們解決農家樂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七里鄉位于衢州市西北部,屬于典型的山區,森林覆蓋率超過98%,當地環境優良,鄉村周邊負離子含量普遍較高,最高處達到80000個/C M3。而醫學研究表明,負離子含量超過1000個/C M3,就有利于人體健康,達到8000個/CM3,就對多種疾病有治療作用。近年來,當地政府和浙江林學院旅游學院合作,利用當地的環境資源優勢,開發起了“農家樂”旅游項目。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農民普遍沒有經驗,素質也不夠高,使得當地的農家樂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很難實現更大的發展。
為解決這一問題,暑假期間,浙江林學院旅游學院專門組了由博士、教授帶隊,10多名大學生參與的科技服務團,來到這里進行實際調查,并免費對農民進行發展農家樂項目的相關培訓。
大學生們先后圍繞休閑滿意度與幸福感、旅游工作者的職業態度、原住居民對發展鄉村旅游接受程度、對鄉村旅游開發的認知狀態等方面進行調查。調查發現,雖然農民都愿意開展農家樂項目,但是農家樂從業人員,由于沒有專門培訓,素質普遍不是很高,有的農戶甚至把自己的衣服隨便晾曬在家門口,影響了游客的興致;同時,農家樂之間競爭激烈,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無序狀態,農家樂的飲食衛生、住宿安全衛生等方面得不到保證;在配套設施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大部分農家不要說急救箱,連簡單的感冒藥、紅藥水、繃帶之類都沒有,萬一游客受傷,根本不可能獲得及時護理。
此外,大學生調查還發現,到農家樂后,游客吃完農家飯后基本沒什么活動。他們現有的活動有上山挖筍、斗雞、小豬賽跑之類。而事實上,挖筍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的;斗雞跟小豬賽跑這兩項活動,因為雞豬不通人語,也沒有專門培訓,結果造成斗雞不斗,賽跑不跑。所以當地的農家樂,除了吃農家飯以外,沒有自己的特色活動,游客來了一次以后,再也不會來第二次了,這就給當地農家樂進一步發展造成了限制。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浙江林學院4名博士、教授分別給當地農民進行了農家樂經營、項目規劃、發展方向等方面的培訓。在培訓中,浙江林學院旅游專業老師蔡碧凡對說,近年來農家樂在浙江省發展迅速,要獲得長遠的發展,每個地方的農家樂應該發展屬于自己的特色,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游客、更廣的客源,而不是坐著等別人送到你家里。她認為,經營戶都應該不斷的用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去除自己腦中的小農意識,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農家樂,積極加強各項配套設施的配置,增加游樂項目,盡量給游客提供一個無憂無慮的環境,同時也能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
http://www.farmer.com.cn/sh/jy/xcfz/200607200164.htm 《農民日報》網:200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