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日,太湖源鎮上徐村村民樓根全在浙江林學院大學生的指導下,開始接觸并學習電腦技術,并利用電腦發出了第一封電子郵件,向一位農業專家請教山核桃嫁接技術。
和他一樣,這幾天我市有數千名農民,開始拜浙江林學院的大學生們為師,學習電腦使用技術,并學會了使用網絡查詢相關資料和收發電子郵件。原來,為幫助當地農民學習電腦知識,連日來,浙江林學院的大學生利用暑假時間,深入到我市的每一個村子,對廣大農民進行計算機培訓,幫助他們掌握通過網絡學習“種田”技術、和農林專家通過網絡進行交流。
我市共有662個村,隨著新農村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所有的村都統一配備了電腦,幫助農民通過網絡學習農作物種植技術。但是目前,依然有很多村的農民從來沒有摸過鼠標,不會使用電腦,更不會利用網絡。怎么辦?市農辦等部門經過了解,發現浙江林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的大部分學生電腦技術較好,而且也愿意利用暑假期間義務幫助農民培訓電腦知識,他們立即向浙江林學院求助。
接到求助信息后,浙江林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立即組織20多名學生,并把他們分成7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培訓農民。每到一個村子,大學生們就在當地村委支持下,利用村里的電腦和電教設備,耐心地指導農民操作電腦。從開機到關機,從鼠標到顯示器,從下載資料到收發電子郵件。直到前來學習的農民全部懂得操作了,大學生們奔赴下一個村。
學會了通過網絡查詢農林生產技術,農民們一下子就打開了自己的眼界:前幾天,青山湖街道的張大伯,正愁樹上的楊梅成熟了卻找不到買家,沒想到剛學會電腦不到兩天,他在網上發布的賣楊梅的帖子就吸引了多位客商前來,最后不僅賣出了全部楊梅,價格也比以前有所提高;於潛鎮的王大叔,家里的李子已經連續多年只開花不結果,申請并學會使用農民信箱后,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情,通過農民信箱給專家組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說明了李子樹的情況,沒想到第第二天他的郵箱里就有了專家給的答復,詳細說明了解決方法。
在大學生們的指導下,截止目前,我市已經有400多個村的近2000名農民,學會了電腦使用技術,并且已經注冊擁有了自己的農民信箱,能夠通過網絡查找自己需要的農業生產技術了。
《浙江科技報》、《今日臨安》:200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