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學生還沒放假就被“預定”
還沒畢業的在校大學生都要“預定”?———聽上去有點不可理解。然而,這在浙江林學院卻早已不是新聞了!今年暑假還沒放,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朋友就早早地開始“預定”學院的學生了。
來自麗水青田的王老伯,早在學生放暑假以前,就開始聯系林學院的研究生,邀請他們去開展科技服務。原來,王老伯前年開始建立了花卉生產基地,可是由于技術不過關,培育的花卉品種單一、質量不高,自己的80多畝基地不僅沒有賺到錢,連基本投資都沒有收回來。去年暑假,他聽說浙江林學院的很多老師帶領學生免費下鄉,為農民解決農林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而且愿意免費對基地的員工進行培訓。他經過多方聯系,最終邀請到了由8名林學院學生組成的科技服務團。大學生帶著各種資料,來到他的基地調查、研究并現場解決問題。大學生在基地里一待就是半個多月,不僅幫助王老伯解決了現有花卉種植存在的問題,還幫他就如何進一步增加品種出謀劃策。去年他的花卉種植獲得了大豐收。嘗到了甜頭的王老伯,今年又種植了太空花卉,為了學習技術,他在學生還沒有放暑假的時候,就到林學院“預定”學生,要他們到自己的基地實習,幫助他解決生產上的問題。
除了浙江省的農民朋友打來電話以外,太行山區、重慶老區、四川欠發達鄉鎮等邊遠地區,也有農民打來電話,要求浙江林學院的專家、教授,暑期能帶領大學生去當地送科技知識。
該校二年級研究生王建南,今年放暑假前,就被余杭的幾家農產品公司“預定”了。整個暑假,學習林業經濟的他,和分別學習木材加工、森林培育、森林保護等專業的6個同學一起,深入余杭農村,切切實實地為農民解決科技上的問題。余杭有一家公司生產的水煮薇菜,由于屬于純天然野菜,再加上品質好,深受日本客戶喜歡,每年出口量相當大。但是這一產品目前的口味雖然符合日本客戶需求,國內顧客卻并不喜歡。這樣,一旦日本的進口政策變化,控制該產品的進口比例,那么很可能會對該公司帶來產品的大量積壓。研究生們了解這一情況后,立即為他們的發展進行規劃,幫助該公司開發新產品,革新配方,使該公司也能夠生產符合中國人口味的產品。
據了解,林學院在暑假開始前,就向前幾年曾開展過暑期社會實踐的鄉鎮和部分林業大縣、貧困縣發出信息,征集廣大農民在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技術幫助的要求。學校根據農民的需要,組織相應的學生,成立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服務團,前往對應的地區。目前,學校已經接到全省各地農民提出的問題100多個,涉及信息、植物保護、病蟲害防治、信息技術等20多個方面。與此同時,學校組織了2000多名研究生和大學生,組成100多個團隊,利用暑期前往各地,為當地農民交上這些問題的“答卷”,從而切實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服務。
http://hzrb.hangzhou.com.cn/20050801/ca1163166.htm 《杭州日報》:200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