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烈日下,田野村舍間,活躍著一個個戴著紅帽子的年輕身影……正值暑期,浙江各高校大學生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支農調研等各項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
給老百姓送信息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浙江林學院的同學們來到德清莫干山,通過資料宣傳、訪談等方式,向山區的農民們宣傳農村政策法規,傳授自己在學校學到的農林科學等專業知識,給農民帶去了有用的信息。浙江工商大學“走進新農村”支農服務實踐隊幫助建德市馬宅村建立了馬宅村農業信息網,并對村民們進行了信息化培訓,建立了信息員制度,受到了當地村民的歡迎。馬宅村村支書說:“農業信息網既能夠讓外界了解我們村的基本情況,又能夠讓村民們及時了解外界信息,調整種植結構,真的很實用!”
為老百姓干實事
各高校大學生利用他們在大學里所學到的知識,為農民朋友干實事。浙師大的學子們在臺州天臺進行了徒步河流水樣檢測,將環保知識送進了山村農家。浙江工業大學建工學院“農村新藍圖”社會實踐隊則深入溫州市平陽縣吳垟鄉,對當地房屋建筑布局進行測繪,為當地新農村規劃提供支持和幫助。同時,隊員們還充分發揮專業特色,與當地的村民交流切磋房屋建筑的雨棚規范、排水設施等一些房屋建造細節。
不少從農村來的大學生,更是主動回到農村,為新農村建設增磚添瓦。“因為他們來自農村,所以對農村的各方面相對比較了解,在實踐的過程中就能夠比較好地開展工作。”浙大城市學院的潘雨老師這樣說。
讓農村生活豐富起來
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赴蘭溪市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的隊員們,把自己的專業特色“服飾時尚”帶進了農家。隊員們運用在校園里學到的知識,恰到好處地把一件件普通的服裝搭配得“曲盡其妙”,村子里的姑娘和小伙們在隊員的指導下,一個個成了裝扮整齊的“模特”,像模像樣地走起了“模特步”。村民們都夸隊員們搭配的服飾既美觀又時尚,讓村民們能夠像城里人一樣穿著時尚。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則舉辦了“新農村,新青年”2006浙江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走進嘉善大型文藝晚會,展示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浙江農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學生的青春熱情。
http://zjdaily.zjol.com.cn/epaper/zjrb/html/2006-07/26/content_142487.htm 《浙江日報》:2006.7.26